新聞中心

以終為始,奮鬥為本,成就數字盛雲未來

提高行業整體發展實力!《雲南省“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發布

2022-01-05 00:00

 

為促進“十四五”時期雲南省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近日,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編制了《雲南省“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提出打造“專精特新”企業,支持一批經營特色明顯、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企業加快發展,引導建築施工企業拓展專業領域,積極進入現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技術含量工程建設領域,加快提升參與高端建築的專業施工能力。

 

一、發展目标

 

用心譜好“1234”奮進曲:聚焦打造一個萬億級産業,緊盯高質量和跨越式發展兩大戰略目标,圍繞産業政策革新、企業資質改革、人才隊伍建設三個關鍵領域,推進“放管服”改革、建設科技創新、工程品質提升、智慧建造監管四項工作。着力打造“百千萬”工程:建成建築業年總産值過百億級企業10家,過千億級企業(集團)2家,過萬億級産業1個。

 

——建築業整體競争力躍上新台階。建築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柱地位全面鞏固。建築業産值、增加值年增長10%以上,到2025年末,建築業年總産值跨上萬億元台階,建築業從業人數年均增長5%以上,累計從業人員1000萬。建築企業潛力充分發揮,核心競争力不斷增強。争取到2025年末,全省建築業企業達到15.1萬戶,年均增長14.3%,其中,入庫納統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達到6100戶,年均增長11.0%。施工總承包特級、一級企業,甲級勘察設計、監理企業實現快速增長。助推雲南建投集團跨入世界500強,推動有條件的公司上市融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争力的建築企業。城鎮新開工建築中裝配式建築和采用裝配式技術體系的建築面積占比達到30%;力争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标準;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築項目、綠色生态示範小區的新立項項目,在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應用BIM的項目占比達到30%以上。

 

雲南省“十四五”建築業主要發展目标

 

——建築工程品質得到新提升。工程質量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企業質量首要責任和主體責任全面落實,質量管理基礎更加堅實,建築工程品質顯著提升。大力推進新型建築工業化,初步形成設計—采購—加工—倉儲—配送—安裝—運營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産業體系。到2025年末,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一次性驗收合格率達到100%,重點工程質量達到國内先進水平;較“十三五”期間獲得更多的“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省優質工程獎”。

 

——建築業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智能建造、低碳建築開始規模化推廣,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政策體系和産業體系初步建立,數字化、智能化設計建造技術應用取得突破,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骨幹企業,建成一批智能建造示範工程。充分發揮工程勘察設計的先導作用和創新能力,不斷挖掘設計深度和廣度,推動各地企業向全過程咨詢、工程總承包等一體化服務模式發展。穩步推進BIM、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建築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集成運用。到2025年末,全行業專利、專有技術數量年平均增長不低于10%,省内骨幹工程勘察設計單位科研經費支出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其他勘察設計單位科研經費支出占企業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

 

——建築人才隊伍建設迎來新局面。建立完善建築業人才隊伍培養長效機制,建立全過程、全網絡、全覆蓋、全智慧的人才培育、考評及監管體系;培養一批企業家、高級管理人才,國家級、省級勘察設計大師;打造一支智能建造、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以及滿足雲南工程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推動建築工人組織化和專業化,培育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産業工人隊伍,到2025年末,中級工以上建築工人達30萬人以上。

 

——建築行業治理能力達到新高度。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初步建立“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雙輪驅動的行業協同治理體系。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放管結合,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切實落實監管責任、持續創新監管方式,初步建立權責明确、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簡約高效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安全生産本質水平獲得新提高。工程建設中較大及以上生産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一般事故逐年減少,安全生産形勢穩定向好。抗震防災制度體系和技術标準體系更加完善,震後應急體系和恢複重建機制更加健全,城鄉抗震防災減災能力水平明顯提升。工程建設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制度和技術體系進一步完善,建設工程消防管理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建築企業“走出去”開創新境界。建築企業“走出去”頂層制度不斷完善,“走出去”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建築企業的項目管理、資源整合、國際經營風險控制等能力不斷增強。到2025年末,實現建築企業“走出去”完成産值占建築業總産值的1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提高行業的整體發展實力

 

1.加快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

 

推動傳統建築業轉型升級,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快推進工程總承包,完善工程總承包相關招标投标、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制度體系,促進工程總承包全過程管理規範化。積極培育工程總承包企業,支持大型工程總承包企業與勘察設計、項目管理、投融資服務等企業聯合重組,拓展上下遊産業鍊,打造建築航母企業。鼓勵雲南企業與國内外知名承包商合作,組成聯合體,投标承接國内外工程項目,大力推動項目合作,帶動省内中小企業共同開拓市場,促進全行業快速發展。到2025年末,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占主導的工程項目實施工程總承包的比例不低于20%,政府投資的裝配式建築項目全部實行工程總承包。

 

2.推動勘察設計服務向價值鍊高端延伸

 

積極推動勘察設計行業标準化發展,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行業監管機制。鼓勵勘察設計服務企業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核心競争力,加快工程勘察設計行業轉型升級。推行設計施工一體化,支持建築設計企業與大型施工企業聯合,拓展企業功能。鼓勵設計企業以設計、專利、專有技術為基礎,拓展裝備制造、項目運營維護等相關業務,形成一體化服務體系,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設計”品牌。

 

3.加快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

 

推廣全過程工程咨詢,加快建立行業、企業層面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标準、合同體系和管理體系,出台配套政策支持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行業發展,促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科學化、标準化、規範化。建立完善建設項目實現價值增長綜合評價及激勵機制,支持工程咨詢服務企業拓寬服務領域,開展多種類型的全方位工程咨詢服務,形成與國内外市場接軌的工程咨詢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咨詢服務市場化進程,建立全過程咨詢監管體系,強化單位和個人從業服務行為監管。

 

4.積極培育現代建築産業集群

 

鼓勵建築企業集團化發展,延伸産業鍊,培育壯大一批本土建築企業,提高規模經營效益。加快培植骨幹企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開展多種經營,引導建築企業向産業鍊兩端延伸,積極與省内先進制造企業相銜接,以資産、産品、市場為紐帶,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核心競争力的工程總承包公司,培育集開發、設計、施工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扶持有實力的建築企業上市融資。清除市場壁壘,提供公平競争環境,支持各地扶持當地中小型建築企業發展,鼓勵建築企業拓寬和提升行業資質。

 

5.打造“專精特新”企業

 

支持一批經營特色明顯、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企業加快發展,引導建築施工企業拓展專業領域,積極進入現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技術含量工程建設領域,加快提升參與高端建築的專業施工能力。鼓勵低等級資質企業向專業、特色建築企業轉化,扶持專業企業做專做精做特,加快提升進入高端建築市場的施工能力。支持一批優勢專特精企業發展壯大,加大對競争力強、特色鮮明的裝飾裝修、機電安裝、智能建造、環境保護、鋼結構、隧道建設等專業化企業的扶持力度。

 

6.推進建築産業示範園區建設

 

探索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西南建築産業示範園區,鼓勵支持昆明等州市打造建築行業總部基地,促進行業集群式發展。積極吸引中央企業、省外大型建築企業來滇落戶,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區域性總部。

 

 

(二)系統推進建築工程品質的提升

 

1.全面加強工程質量管理

 

完善工程質量責任體系,嚴格落實工程參建各方主體質量責任,強化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單位主體責任。加強質量管理和責任追究,強化項目負責人質量責任,健全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加大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力度,建立健全項目法人、施工企業、監理企業各司其職的質量保證體系,依法查處并曝光質量違法違規行為。

 

2.推進工程質量标準化建設

 

加快建立以質量行為标準化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标準化為核心内容的工程質量評價辦法和評價标準,依據國家标準,結合雲南實際,制定完善工程質量技術規程、技術标準和施工流程,形成由國家标準、行業标準、地方标準構成的工程質量技術标準體系。推動落實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制度,着力提升施工單位質量管理标準化和規範化水平。推動質量監管信息化建設,推進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監測領域的應用,完善工程質量監管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建築工程部品部件生産、檢驗檢測、裝配施工及驗收标準體系。

 

3.加大全過程工程質量監管力度

 

健全省、市、縣三級質量監管體系,強化政府職能部門質量監管責任,進一步健全工程質量監管機構,明确監管内容邊界,全面落實“雙随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要求。嚴格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質量管理,突出抓好重點項目、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質量監管。建立完善質量監控體系,突出抓好工程質量以及各類标準、規範的執行。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督促建設各方責任主體切實履行質量管理責任義務。探索建立質量評價制度和質量信息公示制度,支持社會公衆參與監督,構建工程質量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4.強化建築師工程質量管理作用

 

推進民用建築工程建築師負責制,建立完善建築師負責制配套政策,有效發揮建築師對建築工程品質的管控作用。探索建立建築師工程質量負責制實施的相關配套措施,出台建築師工程質量負責制指導意見,明确建築師的工程質量責任邊界,依據合同約定賦予建築師代表建設單位簽發指令和認可工程的權利,發揮建築師對建築工程品質的管控作用。

 

5.完善建築工程質量保險體系

 

推動建立工程質量保險制度,推廣工程質量保證保險,依托工程保險建立健全個人與企業的風險分攤模式,提升從業人員質量責任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探索建立工程擔保制度,結合雲南實際探索建立工程質量缺陷責任保險、施工方或承包方工程質量保險、工程咨詢執業責任保險構成的工程保險體系,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防範和化解工程質量風險。

 

 

(三)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

 

1.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

 

積極穩妥發展裝配式建築,完善裝配式建築技術标準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建築業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加快引進推廣和應用國内外裝配式建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建立标準化、系列化的建築部品供應體系,探索通用部件的标準化設計選型和工廠化生産,提高産品配套能力和質量水平。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循序漸進地提高裝配式建築規模,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建築部品部件标準化、智能化,完善部品部件配套技術,推動裝配式建造方式創新。創新施工組織方式,提高機械裝備水平,完善與建築工業化相适應的精細化施工組織方式,提高裝配式建築的施工機械化水平和效率。引導和培育基礎較好的地區成為裝配式建築及産業發展重點推進地區,形成裝配式建築産業集群。

 

2.推進鋼結構建築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提高鋼結構建築設計能力,探索建立鋼結構建築标準體系、管理體系、産業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确保鋼結構建設項目的工藝、設備和主體工程先進可靠。着力發展系列化、标準化的鋼結構建築構配件,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預應力技術的集成應用,擴大鋼結構建築部品部件工業化生産比重,完善生産供應體系,提高施工機械化生産水平,切實推進鋼結構建築應用,重點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穩步提高鋼結構建築占比。

 

3.推進綠色建築發展

 

推進綠色建築技術體系、新型牆材技術産品的發展,加強綠色建築節能示範工作,深入開展綠色建築創建行動,落實綠色建築推廣政策,新建建築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建造與綠色運維,不斷提高城鎮新建建築中星級綠色建築面積比重。實施《雲南省綠色裝配式建築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進建築行業各領域綠色化改造。加強建築材料循環利用,促進建築垃圾減量化,嚴格施工揚塵管控,采取綜合降噪措施管控施工噪音。推廣應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建築技術和材料,重點推廣資源節約、生态環保、信息網絡技術和産品,加快淘汰落後技術,限制和禁止使用消耗大、效益低、質量差的落後建築技術、工藝、機具設備和材料。

 

4.推進節能建築發展

 

落實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部署,大力發展節能型建築,推進建築節能技術發展,因地制宜推動既有居住建築節能節水改造以及公共建築綠色化改造。實施建築節能工程,推廣可再生能源高品質應用,有效提高建築節能水平,促進低碳建築發展。發展太陽能光伏在城鄉建築中分布式、一體化應用,探索建立相關設計和應用标準。加強建築技術創新及建設監管,開展建築領域“碳達峰”體系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技術措施,探索推進溫和地區近零能耗建築技術研發、标準制定和工程應用,推廣低碳建築技術,促進低碳建築發展。抓好全省列入住房城鄉建設部的4個綠色示範城市創建,實現大幅降低消耗和低污染、低排放技術系統化應用。

 

 

(四)持續提高建築業科技創新能力

 

1.推進現代建築技術标準建設

 

加快制定建築業科技政策和技術标準,完善建築施工技術标準體系,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組織實施建築業科技示範工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等工程建設标準體系,積極培育團體标準,增加标準有效供給,适度提高安全、質量、性能、健康、節能等強制性指标要求,逐步提高雲南建設工程标準水平。

 

2.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骨幹企業依托重大工程項目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新材料,支持建築企業形成一個項目、一批成果、多個核心技術體系的創新模式,加快先進建造設備、智能設備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限制和淘汰落後、危險工藝工法。繼續開展科技示範工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以科技示範激發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活力。

 

3.提高企業産學研結合水平

 

完善促進技術進步産業政策,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推進建築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協同聯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城鄉建設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建築業實現政、産、學、研結合,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産品研發、專業人才培養等,鼓勵領軍企業以定向委托、揭榜制、挂帥制等方式,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進行攻關,強化原創性研究和集成創新,加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提升産業整體技術創新水平,為建築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原動力。

 

4.推進新型建築抗震技術應用

 

持續推進建築工程隔震減震等抗震新技術研發應用,推動低幹預、低成本房屋抗震加固成套技術研究應用,裝配式建築抗震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高性能隔震、消能減震、結構主動控制與被動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等。加強抗震防災減災領域理論研究,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在抗震防災減災中的支撐作用,持續加大對抗震設防技術、産品和工藝研發的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建立減隔震裝置質量追溯機制,大力推進減隔震等抗震新技術在學校、醫院等重要公共建築的應用,支持鼓勵住宅、寫字樓等房地産項目采用減隔震等抗震新技術。

 

5.推進(BIM)技術集成應用

 

加快研究制定推動BIM應用的政策措施和技術标準,搭建BIM技術研發企業、應用企業、科研院所等協調溝通平台,加大BIM技術應用和研發人才的培養力度,為全省BIM技術應用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快推進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在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等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努力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6.推進智能建造技術應用

 

積極融入國家智能建造産業體系,加快智能建造關鍵技術裝備的集成應用,建立智能建造标準體系,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推動既有生産線智能化改造,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打造建築産業互聯網平台,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建築業深度融合。積極推進建築部品部件智能生産,推動部品部件工廠化生産,擴大标準化部件使用規模。加快建設省級城市信息(CIM)平台,基本完成省級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建設,促進昆明市按照要求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建設,部分行業“CIM+”取得明顯成效。

 

(五)積極推進建築業人才隊伍建設

 

1.推進建築從業人員考試考核制度改革

 

創新考核評價方式、推廣無紙化考試,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機制,規範職業資格考核評價制度。嚴格落實關鍵崗位持證上崗制度,以高素質人才保障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性。加大執業資格考試改革力度,提升執業資格考試質量。

 

2.推進建築業從業人員培訓改革

 

積極探索建築業從業人員、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建設一批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傳統建築修繕營造技藝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養,通過舉辦高級研修班、專題講座、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組織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學習政策法規、宏觀經濟、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識,提高其經營管理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積極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和職業教育工程,提高教育培訓質量。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培訓模式,推廣“互聯網+培訓”、“工學一體化”、“職業培訓包”等先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便利度和可及性。

 

3.優化建築人才隊伍結構

 

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有效機制和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搭建好人才發揮作用的平台,着力引進一批高素質的建築業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引進高素質人才為雲南建築業的發展注入鮮活力量,助推建築業創新發展。加強施工管理、勘察設計、智能建造等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國内知名專家,以及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複合型人才。切實加強建築工人職業教育工作,大力開展建築工人職業技能培訓。

 

4.持續完善勞務用工制度

 

改革建築勞動用工制度,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培育職業化、專業化、技能化建築産業工人隊伍。堅持“先培訓、後上崗”制度,開展一線生産操作勞務人員培訓,既加強新工藝、新技能的培訓,又注重職業道德素質培養。鼓勵建築企業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交流、技能競賽。完善建築職業(工種)人工價格市場化信息發布機制,引導企業建立薪酬與技能等相統一制度,加強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推進雲南省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及工資代發平台建設。全面落實勞動合同制,推動用人單位依法為建築工人繳納社會保險,提高建築工人勞動安全衛生标準和條件,改善生活居住環境。建立執(從)業人員個人信用檔案和信用等級評價體系,加強執(從)業人員管理,提高社會公信程度。

 

5.建立傳統建築工匠培養體系

 

充分發掘具有雲南地域性、曆史性、民族性的建築特質,在傳統民居集中、文化傳承保持較好的地區建立特色建築、古建築培訓基地,培養儲備一批特色建築、古建築、傳統民居修繕等專業技術人才。健全傳統建築工匠技能等級培訓考核制度,使高、中、初級技工達到最佳比例。到2025年末,培養10000名各類傳統建築工匠,其中,中國傳統建築名匠50名,雲南省級傳統建築名匠500名。

 

 

(六)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産本質水平

 

1.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樹牢安全發展理念,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産經營必須管安全”的總要求,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落實建設單位安全生産首要責任和工程參與各方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确保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受控狀态。推廣安全生産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保險制度。

 

2.提升建築施工安全治理能力

 

構建安全生産長效機制,完善安全生産規章制度,嚴格落實全員安全責任,加大對安全生産資金、物資、技術、人員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産條件。推廣安全先進的建造技術,完善安全生産标準體系,提升安全生産管理及技術水平,推進安全生産标準化建設,着力構建覆蓋工程各方主體的安全生産标準化管理體系,建立安全監管責任清單制度。加強基層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按要求加強對質量安全監督機構及人員開展安全生産教育培訓和考核,不斷提升基層安全監管能力。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預防工作體系,加強危險源辨識、風險監測和評估論證,加強聯防聯控,嚴防風險演變、隐患升級導緻重大事故發生。

 

3.深入開展建設領域安全整治

 

推動建築業企業開展全方面、全過程、全系統、全覆蓋的安全風險辨識,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取必要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強重大風險安全防控。深入實施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和落實“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責任鍊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嚴守建築施工安全生産底線,深入開展建築起重機械、高支模、深基坑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項治理,全面徹底排查在建工程項目安全隐患。嚴格整治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施工企業無相關資質證書或超越資質範圍承攬工程及違法分包、挂靠、轉包工程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确保安全生産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4.全面提高建築抗震防災能力

 

加快提高城鄉建設抗震防災能力,建立健全抗震防災工作機制,完善建設工程全周期的抗震設防監管制度,建立完善抗震防災技術标準體系。嚴格落實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審批、市政工程抗震設防專項論證制度,不斷提升建築工程抗震防災減災能力。

 

5.積極推進消防管理能力建設

 

力争全省各州(市)建立專門消防設計審查驗收機構,有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工作;全省各縣(市、區)有專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全省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能力。

 

 

(七)不斷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

 

1.積極推動工程建設領域法治建設

 

開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智能建造等領域立法調研,适時啟動《雲南省建築市場管理條例》、《雲南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雲南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條例》等法規的修訂工作,及時清理廢止一批與建築業發展不相适應的規範性文件。加強工程建設領域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工作,全面推進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嚴格執法考核監督和責任追究,切實提高幹部職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提高建築工程行政審批效率

 

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規範審批行為、提高審批效率,提升行政服務水平,為建築業發展提供綠色通道。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工程建設審批管理系統,加快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等互聯互通,逐步實現智能化全程網上辦理。推進資質、工程造價、設計咨詢服務招投标及計費模式改革。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衆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實現“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目标。

 

3.強化行政審批事中事後監管

 

全面落實“雙随機、一公開”監管要求,積極推進“互聯網﹢監管”,按照權責一緻和“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厘清審批和監管權責邊界,落實監管責任,形成行政審批事項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督管理,提高行政審批的科學性、嚴肅性。加快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持續開展建築市場執法檢查,規範市場各方主體行為。

 

4.加強建築市場誠信體系建設

 

繼續推進省級建築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平台建設工作,健全“守信激勵”、“失信受限”的激勵懲戒機制,以誠信體系建設優化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環境。全面落實注冊人員執業責任制度,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推動建立個人執業責任追蹤制度和保險制度,發揮注冊人員在質量控制中的獨立性和中堅作用。

 

5.完善招投标監督管理機制

 

健全完善建設工程招标投标監管的體制機制,加大招标投标行業治亂力度,嚴肅查處招标投标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行招标投标交易過程電子化和異地遠程評标,完善評标專家動态監管和抽取監督管理制度,實現招标投标活動信息公開。探索推行建設工程招标投标“評定分離”辦法,落實招标人主體責任,強化合同履約監管,加強建築市場和施工現場兩場聯動管理。

(八)全方位助力建築企業“走出去”

 

1.加大建築業“走出去”扶持力度

 

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建立健全“走出去”的溝通協調機制、部門聯系機制、安全保障機制、人才培訓服務機制。研究制定建築業“走出去”扶持政策,加大财稅、信貸、技術、信息等支持力度,切實用好省級“走出去”戰略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建築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工程承包和外派勞務等業務,開展工程材料價格信息監測,組織開發覆蓋南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南亞東南亞工程材料價格信息監測平台”。

 

2.推進雲南工程建設标準“走出去”

 

積極開展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工程建設标準的比較研究,梳理總結各國标準的内容結構、要素指标和相關術語,分析差異性和相容性,縮小雲南标準與各國标準間的差距。鼓勵支持雲南工程建設标準在各國認證、交流等活動,開展工程技術标準雙邊交流與合作,逐步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工程建設标準互認。

 

3.提高建築企業對外工程承包能力

 

引導雲南建築企業向項目融資、設計咨詢、後續運營維護管理等高附加值領域有序拓展。加快培育一批境外工程承包企業,推動企業從“重企業資質”向“以信用體系、工程擔保為市場基礎,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的方向轉變。鼓勵支持具有一級(甲級)及以上資質的建築企業申報對外承包工程經營資格,以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方式“走出去”。

 

4.拓展建築業“走出去”區域和業務領域

 

鼓勵建築企業抓住“一帶一路”和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機遇,利用地緣優勢,以周邊國家為重點,聚焦中緬經濟走廊、中老經濟走廊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開拓建築市場。統籌協調建築業“走出去”的方向領域,充分發揮雲南建築企業在南亞東南亞國家公路、電力、港口、機場、油氣管道、高層建築等工程建設方面的比較優勢,有計劃、有組織、分層次地推動對外工程承包。鼓勵支持雲南設計院集團等大型咨詢設計企業組建南亞東南亞咨詢研究院,鼓勵支持雲南建投集團等大型骨幹企業在援外住房、基礎設施等項目承包中加快業務拓展。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查看《雲南省“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全文

 

來源: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編輯:李莎
友情鍊接:雲南盛雲鍊科 北京盛雲緻臻 雲南熱點科技 雲南博捷體育
盛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二維碼
X

盛雲科技公衆号

今日頭條

數字建造中心

掃二維碼,了解更多盛雲資訊!

北京中心
X
昆明中心
X